TA:高温下巴黎彰显强大适应能力;“以球代跑”打法大胜马竞
北京时间6月16日,巴黎圣日耳曼在2025年世俱杯小组赛中以4比0的比分大胜马德里竞技,成功取得赛事开门红。The Athletic撰文指出,巴黎圣日耳曼在洛杉矶的高温条件下展现了出色的适应能力;即便无法维持以往的高强度比赛风格,仍能在强强对话中取得压倒性胜利。
比赛当日,加州气温高达30摄氏度。在此酷暑环境下,欧冠冠军球队显然难以维持往日的高强度比赛节奏。
马德里竞技此前已制定应对策略——作为上赛季仅有的三支能在王子公园球场全身而退的球队之一(另两支为尼斯和利物浦),他们当时正是凭借“快速反击+立即回防”的战术以2比1取胜。
巴黎圣日耳曼的核心优势在于卓越的适应能力。核心九号位球员登贝莱的缺阵不仅削弱了球队的得分能力,更失去了激活两翼进攻和助攻型边后卫的关键枢纽。
“我们必须适应环境,”替补登场并在对阵马竞时攻入第三球的马尤卢表示(此前他还在慕尼黑决赛中打入第五球),随后李刚仁通过点球将比分扩大为4比0。马尤卢虽在讨论炎热天气和露天球场的影响,但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于战术层面的调整。
巴黎圣日耳曼的欧冠征程以高压逼抢、控球主导和犀利反击为核心战术,而他们在战胜马竞的首场比赛中,则展现了“节奏掌控型足球”的精髓。
“比赛条件确实极为艰苦,”中场球员维蒂尼亚赛后坦言,“对马竞而言可能更为困难,因为他们需要持续追球。在如此高温下比赛,球员们体力消耗巨大,实属不易。”
作为中场三角的战术支点,维蒂尼亚延续了欧冠淘汰赛阶段的出色表现,频繁回撤至后防线,为左后卫努诺-门德斯创造前插空间。右路的阿什拉夫同样执行这一战术,形成两翼齐飞的攻势。
马竞的防守策略以保持阵型紧凑为核心,其4-4-2阵型时常转换为6-3-1,边前卫回撤协助边卫防守。他们偶尔通过快速转换制造威胁,在巴黎反抢力度下降时寻找传中机会。
“这个开球时间对欧洲观众较为友好,但对球员而言却是严峻考验,”恩里克在赛后发布会上表示,“在此环境下保持90分钟高强度比赛是不现实的。”
因此,巴黎圣日耳曼转向“以控球替代跑动”的策略:全场完成817次传球,近乎马竞275次的三倍,但仅尝试10次传中。整场比赛零越位,平均每16次传球才有1次长传。
更谨慎的比赛节奏、更多的触球次数、更短的传递距离,将球员间距控制在最小范围。马竞全场仅完成3次抢断(巴黎12次),既体现西蒙尼的战术选择,也证明了巴黎控球防守的有效性。
一旦防线出现松懈,巴黎中场便通过直塞球撕开对手防线;若中路过于密集,边路球员则迂回外线突破;遭遇双人包夹时,第三人的及时插上便能破解困局。国际米兰在欧冠决赛中便因此陷入被动,巴黎在前80分钟掌控局面,并比对手多跑动近8公里。
SkillCorner数据显示,上赛季巴黎在五大联赛中场均控球时每30分钟的总跑动距离位列第三少,高速跑动距离位列第二少。其防守策略大多通过控球实现——对阵马竞的首粒进球便源自长达1分钟的连续控球:从人盯人高压逼抢开始,传统中锋贡萨洛-拉莫斯迫使对方门将奥布拉克开大脚,努诺-门德斯夺回球权后,球队通过连续传递甚至回传门将多纳鲁马,完成从左到右的转移。
随后攻势突然加速:马尔基尼奥斯直塞找到沿边路插上的阿什拉夫,后者与右边锋杜埃完成撞墙配合后突入禁区。若昂-内维斯的反抢延续进攻,阿什拉夫斜传杜埃,后者推射被克瓦拉茨赫利亚挡出,跟进的法比安·鲁伊斯贴地斩穿透防守入网——此进球虽与半决赛对阵阿森纳的折射破门方式不同,但同样精彩。
“他们通过控球实现防守,”马竞后卫阿斯皮利奎塔赛前向《队报》解释,“这正是恩里克的足球哲学。他们会迫使对手全神贯注,然后抓住稍纵即逝的破绽。”
领先后巴黎圣日耳曼的攻势更为从容,曾出现马竞前锋与中场线之间24码真空区域的情况。当马竞尝试高位逼抢时,巴黎三人组中维蒂尼亚左路回接,中卫帕乔直塞找到背身接球的杜埃,随后经过阿什拉夫的右路突击,最终由克瓦拉茨赫利亚助攻拉莫斯完成射门。
这种战术智慧解释了为何在酷暑中,巴黎圣日耳曼凭借快节奏开局和早早进球,极少在比赛末段出现体能危机。这场胜利虽不及好莱坞大片般跌宕起伏,却完美展现了球队的适应能力。当记者问及欧冠后的新目标时,恩里克回应:“新篇章已然开启,球队必须持续证明自我革新的能力。”
上一篇:暂无
下一篇:暂无